|新浪财经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张晓蒙
当前我国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取得显著成绩,但人才的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校企合作的“冷热不一”“一头沉”的状况始终存在,“两张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全方位的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加快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利支撑。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商,长期深耕中国IT教育与人才成长行业,深知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根据地。为解决高校人才培养痛点和难点,发展近二十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整合行业资源,与高校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深入的产学合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中坚力量。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征程
近年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系列信息技术加速突破,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这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积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定制化服务为高校持续赋能。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成立于2008年。自成立以来,公司积极与全国高校、行业企业合作,共同携手为全行业培养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发展近二十年来,公司已在全国主要城市和重点区域建立了12个大型人才培养基地、6个区域数字人才公共基地,与1000+所高校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包括企业实践、人才定制化培养、实践条件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高质量实践课程资源共建、专业共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建等合作模式,并参与高校工程教育认证、一流专业建设、“1+X”证书试点、“双高”建设等,深度参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公司现拥有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金融科技、智能硬件、虛拟现实等技术领域的较为完整的内容库,其中包括企业实践项目案例100+个、实践课程课件200+个,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包括7位工程教育认证专家、10+位产业发展研究员、50+职业发展服务团队、60+教研工程师、100+行业企业专家、200+项目经理,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造“5R”人才培养体系 以产业实践推动教育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质是促进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内异质性资源的优势互补,通过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扩大就业创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
基于此,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依托自身丰富的产业资源及产教融合经验,在业内首创“5R”人才培养体系(即: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项目案例、真实的工作压力、真实的工作机会),并以此为人才培养指导方针,结合自身项目经验和管理优势,建立起以真实的项目为教学基础的、完全重现跨国软件企业环境的实践环境,为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基于“5R“人才培养理念,高校通过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合作,引入行业内的专家参与到教学过程并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前沿技术、实操技能和先进管理经验,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凭借自身丰富的产业资源及产教融合经验,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自研推出智云人才培养数字化平台,面向产教融合发展,服务学生、教师、专业和院校等主体,以“能力驱动,就业导向”贯穿始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教育平台,致力打造学生及教师个性化发展双循环。智云人才培养数字化平台包含智云枢(学习实验实训)、智云研(科研竞赛)、智云牒(考试认证)、智云职(求职就业)、智云赋(教师发展)、智云衡(教学质量评价)、智云才(产业人才服务)七个子平台,基于华为技术基座,可有效支撑 OBE 人才培养、“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微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双创实践、跨专业协作以及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等多个场景需求。
智云人才培养数字化平台以广泛链接、能力驱动、精准输送、个性发展为设计理念,汇聚高校专业与产业方向,以岗位能力为出发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数字画像与企业人才需求进行智能匹配,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内容,以产业实践推动教育发展。
截至目前,智云人才培养数字化平台已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西安文理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12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智云人才培养数字化平台支持院校本地部署使用,同时也支持saas方式使用。在 SaaS 平台上,入驻157所高校、561家企业,注册师生77331人,开课总数2908门,师资培训136场。
产与教的“双向奔赴” 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经年累月。对于学校如此,对于参与育人的企业更是如此。产教融合需要校、企双方“双向奔赴方可走上“融合之路”。如何才能使“双向奔赴”持续下去?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认为,首先,校企双方要相互认可。促成校、企双方互选最重要的是双方互相认可。学校看重企业品牌、技术、育人能力的同时也需要企业拥有教育情怀和教育责任。而企业则看重校方的合作意愿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其次,要使校企实现共赢。校企共赢才是“双向奔赴”持续下去的动力,而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育人生态。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认为,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行业最需要的就是人才输入,而学校的需求则更多。如各个学校现在均大力发展与新工科相关的专业学院,如何建?如何教?市场人才需求如何?毕业生就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是专业学院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在泛IT领域已具备强大的人才培养能力,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也较为广泛,经过近20年的产教融合实践目前已拥有一套完备且成熟的育人体系可以帮助学校解决育人困惑,并且能够通过所带来的行业资源为学校解决一部分学生就业问题。
目前中软国际教育与高校合作的专业包括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同时,为协助传统专业升级,中软国际教育依托产业经验,协助高校在传统专业下开设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方向,与高校一起升级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模式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与高校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就业培训、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专业共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建等。以行业企业的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5R”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中软国际教育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应对国际竞争,培养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技术人才,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协助高校进行信创化改造。中软国际教育联合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课程信创化改造进行了研发工作,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信创化改造的资源库。
发展至今,中软国际教育已经与国内1000多所高校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其中本科院校572所,高职院校435所。中软国际教育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共同申报了教育部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与常州大学、河南大学、渤海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南华大学等共同申报了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截至目前已经与中软国际教育建立了深度合作,共建专业、共建学院的高校124所,在读学生超过30000名。
作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践企业,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长期致力于以产业实践推动教育发展与科技创新。自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来,公司通过不断加强项目宣传、精心组织项目申报、简化优化工作流程、规范项目过程管理,积极为扩大和提升项目影响力贡献力量。截至目前,公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已进入第10年,累计支持本科院校700余所,面向“四新”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累计立项数量707项。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公司通过构建多层次、多能力的企业人才池,为行业输送人才已达80+万余人。
打造产教“共赢局面” 为国家人才资源保障做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大关口,传统的发展优势正在弱化,深层次矛盾问题逐步显现,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应用型高校存在治理模式落后、体系建设不畅、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双师型”师资队伍稀缺,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经过近二十年的产教融合实践,积累了成熟的校企合作经验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了专业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深度的参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产业需求更好的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形成教育和产业的统筹融合。截至目前,公司年培训规模已达5万人次,已经通过企业实训向产业输送80+万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未来,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坚守“5R”人才培养理念 坚持以产业实践推动教育发展与科技创新;面向国家发展现代产业的需求,坚持产教融合、育人为本、创新发展,通过与院校开展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实践,培养出更多与企业接轨的优秀人才,为新时代、新经济背最下的高素质数字化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近期活动链接
最新日程•1.10-14•北京·线下+线上|高校虚拟现实/ChatGPT/AI虚拟人/数字孪生最新技术研讨会暨师资研修班
重磅|2024高校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修班将于1月18-21日在成都举办
关注中教全媒体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
↓↓↓